5月12日,西南大学袁若教授、卓颖教授和福州大学唐点平教授应应化学学部、肿瘤标志物传感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邀请,在青岛科技大学四方校区CCE大楼805报告厅作题为“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构建新策略”、“疾病标志物的电化学检测方法研究”和“免疫分析新方法和新技术”学术报告。化学院院长罗细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丁彩凤及相关学科领域师生参加报告会。
报告会上,袁若教授首先提出“为什么做这个实验”以及“这个实验解决了什么问题”等简单问题,然后从自增强电致化学发光试剂增强电致化学发光、共反应促进剂增强电致化学发光、电致化学发光多组分分析、新型纳米材料电致化学发光和基于DNA纳米结构构建的电致化学发光等五个研究方向对电致化学发光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袁若院长的讲解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带给了到场师生很多启示。
报告会上,唐点平教授首先介绍了自身的科学研究经历,强调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要胸怀理想。接着介绍了从事纳米生物医药及纳米生物传感方面的科学磨砺,重点介绍了在临床疾病早期诊断方法研究、环境监测及食品安全分析、药物化学及药物分析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及成果。最后,他详细解答了老师和同学在实验中存在的疑问及未来的学科发展前景。唐点平教授的学术报告,对我校在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学科的专业建设、研究方向的凝练、学术人才的培养及研究团队的组建等方面,将产生积极作用。
对报告者的简单介绍
袁若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设备处处长、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委员、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Scientific Reports》编委,主要从事生物和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及在研的国家及部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际重要刊物(如《Anal.Chem.》、《Chem.-Eur.J》、《Chem.Commun.》、《J.Org.Chem.》、《Andv.Funct.Mater.》、《Biomaterials》、《Small》、《J.Mater.Chem.A》、《Nanoscale》、《ACS Appl.Mater.Interfaces》等)上发表了SCI收录论文4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0的文章170余篇,个人H因子48。研究成果获重庆市2012年自然科学一等奖,重庆市2013年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三年入选Elsevier发布的2014、2015、2016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
唐点平教授,博导,“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德国“洪堡学者”。 2008年获西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资助,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底回国,被聘为福州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唐点平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纳米生物医药及纳米生物传感方面的研究,在肿瘤标志物检测、食品安全分析、环境监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已在Anal Chem、Adv Funct Mater、Clin Chem、Chem Eur J、Biosens Bioelectron、Chem Commun等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多篇(超过50篇影响因子5.0)。现为Scientific Reports(SCI期刊,Nature出版社)、Microchimica Acta和Advanced Materials Letter杂志的国际编委。2010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2年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年入选“世界百名最具影响力分析科学家”荣誉称号以及福建省第三批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计划,2014年入选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滚动项目资助。
卓颖教授,女,198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9年至2009年在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取得本、硕、博学位,师从西南大学袁若教授,2009年7月起就职于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致力于电致化学发光新材料、新方法、新原理的研究及其在生物传感分析的应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SCI论文65篇,其中影响因子5.0以上论文38篇,其中包括Anal.Chem.、Biomaterials、Nanoscale、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 Eur. J.、Chem. Commun.、Biosens.Bioelectron.等,个人H因子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