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肿瘤标志物传感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青岛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洪渊、副主任庄乾坤、张新荣,委员焦奎、杨桂朋、唐波、王建华、徐静娟、李正平、杨黄浩、龙亿涛、刘宝红、张书圣以及化学院分析化学领域相关科研人员出席会议。会议由陈洪渊院士主持。校长马连湘、副校长刘光烨分别会见了陈洪渊院士等与会专家。
刘光烨代表学校致欢迎辞。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罗细亮教授向大会作了工作汇报,从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主要研究工作进展、实验室硬件建设、人才引进培养与学术交流、实验室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实验室发展规划等方面介绍了重点实验室过去四年取得的主要成绩及未来发展的规划。报告中提到,经过四年的发展,重点实验室在团队发展、平台建设、创新能力、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国内外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效。2011-2014年,共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影响因子大于5.0的93篇;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总经费5000余万元;培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优青1人、山东省杰青2人,博士后5人,访问学者2人;筹集资金重点建设大型仪器共用平台,仪器设备总值3400多万元。最后,对重点实验室以后的科研工作、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交流与合作等事项提出了发展规划。
与会委员认真听取了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几年来各项工作取得的进展,一致认为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也就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一是高水平、标志性论文是重点实验室评估的重要衡量标准,一定要发表高水平、在学科中有较强影响力的文章。对于高水平有影响力的论文,重点实验室要拿出切实有效的鼓励机制;二是重点实验室要结合实验室特色与研究方向,加强杰出人才的引进,同时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培养,让一批年轻人尽快脱颖而出,尽快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等关键项目;三是要制定国内、国际合作计划,加强互访与交流;四是要有忧患意识。学校之间面临竞争、重点实验室之间面临竞争、团队之间面临竞争,大家要“同患难、共享荣”,不要互相封锁,要资源共享才能做成事、做大事。要牢记“不进则退”的深刻道理。
重点实验室主任焦奎教授、副主任罗细亮教授、丁彩凤教授纷纷针对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发表讲话,认为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立意高,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充分体现了委员们心系重点实验室工作,关心重点实验室发展。下一步,重点实验室将在工作中进一步认真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好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在落实中进一步促进重点实验室的发展。